第一次養貓,你選擇公貓還是母貓?很多朋友在這個問題上比較糾結。其實「眼緣」才是大多數人想要養一只小貓咪的最終原因,只是,也非常理解新手貓爸貓媽們的困惑,所以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:公貓和母貓之間的區別。以幫助大家更直觀地判斷,自己適合養一只小女生還是一個小男生~
01 體型的不同
和兩腳獸一樣,公貓和母貓的體型也是有明顯的差異的 —— 公貓的體格、體型和重量上都會比母貓更大一些。
雖然小時候看著不明顯,但是隨著逐漸長大,哪怕是親兄妹,公貓一般都會比母貓的體型更大,體重也會更重。
當然啦,這種比較是建立在同一品種的情況下,不能拿緬因和英短比較~
總的來說:
公貓體型、重量、肌肉量和骨骼都會比母貓更大一些,而母貓的身體柔韌度會更好一些;
所以,喜歡大胖子的鏟屎官就可以養公貓,喜歡苗條小巧一點的就養母貓;
02 臉型的不同
除了體型以外,公貓和母貓最明顯的區別就是臉型的不同,臉型在鏟屎官群體裡面,往往有另一個更常見的詞 —— 貓咪發腮。
但是,一定要記得的是 —— 只有公貓才會發腮!
實際上,我們常說的貓咪發腮,是公貓發育的第二性征,母貓是不存在發腮這一情況的!
當公貓在 6 個月月齡後,隨著發育的成熟,在雄性激素的影響下,TA 們的下巴的腮部,會逐漸長肉變得豐滿而又可愛。
實際上,這是貓咪為了讓自己變得更有吸引力,以及在爭奪交配權(打架)時防止被咬傷,自然進化出來的產物。只是在人類的角度,讓貓咪顯得更為可愛~
雖然母貓不會發腮,但這並不意味母貓的臉就會很尖,還會受到貓咪的品種、五官、“肉含量” 和毛量等的影響。
對於同一個品種,基本上成年後公貓,由於發腮,牠們的臉會變得大大的,憨厚中帶著一絲油膩。而母貓在成年後,由於沒有發腮的影響,會始終保持水靈~
總的來說:
公貓成年後,一般憨厚呆萌,雖然會有一絲絲油膩,但大餅子臉真的很難拒絕!
母貓成年後,由於沒有發腮的影響,只要餵養得當,小臉蛋也一樣會變得豐滿且靈動~
03 發情上的不同
在發情這個問題上,母貓就比公貓磨人多了。母貓一般在 5、6 月齡的時候就已經開始性成熟,而有的田園貓會更早熟一些,在 4 個月大的時候就可能已經出現發情跡象。
而公貓會稍微晚一點,一般在 6-8 月大的時候發育成熟,這個階段就會出現我們比較熟悉的亂叫、亂尿、止不住想跑出家門等等的發情反應。
但是小公貓有一點好,就是牠們的發情需要感受到周圍母貓的信息素後,才會真正發情。
母貓的發情則相對磨人了,會出現變得粘人、撅屁股、亂尿、半夜嚎叫、忍不住地躁動等等的發情表現,比公貓相對更為磨人。
所以不論是公貓還是母貓,一旦開始發情都會變得很折磨人,一個是隨時隨地的尿亂尿,一個是三更半夜的噪音攻擊。
站在貓咪健康的角度,適齡絕育是一個很好的解決辦法,特別是現代家庭,貓咪基本都是居家生活,沒有辦法能夠及時解決生理性問題。久而久之,不論是公貓還是母貓,都容易出現生殖系統的疾病。
不過,母貓絕育手術一般要比公貓的絕育更貴些,恢復時間也長一點。如果想要讓貓咪延續後代的話,母貓是比較好的選擇~但是如果只是想讓貓咪陪著,那麼也可以選擇相對實惠一些的公貓。
總的來說:
發情最好早處理,不然各種魔法攻擊往往讓鏟屎官非常頭大。
想要生貓崽崽的鏟屎官可以選擇母貓,如果不想的話,公貓絕育可以稍微省點錢~
04 性格的不同
從大的角度來說,公貓和母貓性格確實是有一點不同的。
公貓在小時候會比母貓更調皮,常見的夜間跑酷、蹦迪和拆家行為一般都出現在公貓的身上。隨著年齡的成長,會慢慢變得沉穩,只是領地意識會相對比較強,會容易出現打架的情況。
母貓就會相對比較溫和,比起公貓,會顯得更為粘人、軟糯,領地意識沒有那麼強烈,在多貓家庭中,母貓會更為合群和融洽。
還有一個隱藏小知識!貓咪也會異性相吸:公貓更親女主人,母貓更親男主人。
只是現實中,誰有小魚乾,誰就是老大~~
05 小總結
公貓和母貓的區別如下:
- 相較而言:公貓身價、絕育費用都會比母貓更便宜一些;
- 公貓的體型、體重和骨骼都會比母貓大,一般公貓憨厚,母貓水靈;
- 想要有貓崽崽的,可以選擇母貓;
- 一般公貓比較調皮,更具有破壞力,母貓則會文靜乖巧很多。
其實,不管是公貓還是母貓,到最後也會因為絕育而斬斷情絲,變成無憂無慮的小貓咪~
所以說,與其糾結選擇公貓還是母貓,倒不如多看看 —— 「眼緣」才是最重要的,緣分到了誰都擋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