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說冬天來臨,這會家裡基本上已經很少有蚊子、甲殼蟲這類小蟲子的騷擾了,但是細心的鏟屎官偶爾還是會發現貓咪皮膚上,不時地會出現「小鼓包」。
雖說一旦皮膚身上出現小鼓包,大概率是蚊蟲叮咬,或者跳蚤這種寄生蟲的咬痕。
但也正因處於寒冷的冬季,這些蟲子都處於蟄伏狀態,讓鏟屎官們想起另一種症狀相似,但卻是致命的疾病 —— 皮膚腫瘤。
而這裡面,肥大細胞瘤(MCT),是貓咪身上最常見的皮膚腫瘤之一。
貓咪肥大細胞瘤
貓咪肥大細胞瘤(MCT),是一種由於肥大細胞異常性增生而出現的腫瘤。一旦患病,貓咪的平均存活年齡為 11 歲(5 個月~19 歲不等)。
貓咪的肥大細胞:
健康的肥大細胞本身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,存在於大多數組織中。當發生變異時,細胞出現形狀和增生異常,且變異細胞會侵入鄰近的其他組織。
肥大細胞瘤是貓咪發病率中,第二頻發的皮膚腫瘤,佔所有貓咪腫瘤的 2-15%。
➤ 易發病群體
據統計,貓咪出現肥大細胞瘤的平均年齡是:5~10 歲之間。而且,肥大細胞瘤的發病有一定的品種傾向性,暹羅貓、緬甸貓、俄羅斯藍貓屬於易發病品種。
肥大細胞瘤的症狀
一般而言,肥大細胞瘤會通過發病部位進行分類,分為皮膚型、內臟型和組織型。如果發現家裡的貓咪有以下症狀,鏟屎官就需要打起精神了。
皮膚型
➤ 常見:頭部、頸部,偶發於四肢軀幹。
➤ 通常為單個皮下結節(鼓包),表面同時出現紅斑、脫毛或潰瘍的情況,一般範圍在 0.2-3cm 大小。
➤ 患病的貓咪經常會有間歇性的瘙癢和抓撓過度造成的損傷,一般為局部,很少有全身性的異常。
內臟型
➤ 最常受到影響的是脾臟(佔貓所有脾臟疾病的 15-26%),其次是小腸(除淋巴瘤、胰腺瘤之外,第三常見的小腸腫瘤)。
➤ 出現全身性的症狀,如食欲不振、嗜睡、體重減輕等問題。
➤ 出現繼發性皮膚病灶,皮膚多點結節(鼓包)。
➤ 容易轉移,多轉移到肝臟、腹腔淋巴結、骨髓等部位。
組織型
➤ 肥大細胞性,此類型較為常見,平均發病年齡在 10 歲左右
➤ 組織細胞性,此類型的平均發病年齡為 2~4 歲左右,最明顯的症狀是,在貓咪的頭部出現成群狀的丘疹結節(鼓包),一些免疫力較好的貓咪會在 4~24 個月內自行消退。
醫院的確診檢查
當發現貓咪出現不對勁的症狀前往醫院檢查時,醫院通常會進行細胞 / 組織病理學檢查,再根據全身的狀況來進行評估、確診和治療方案的確定。
細針抽取細胞,進行細胞學檢查
通過細針,對病變部位進行穿刺並吸取少許細胞,於顯微鏡下檢查。一般用來檢查皮膚、脾臟、肝臟、小腸、淋巴結等部位的病變。
手術切除 + 病理學檢查
一般用於能明顯發現貓咪症狀 / 手術難度較低部位時,通過手術切除病灶,把部分組織送檢專業的臨床實驗室,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。
完整的全身狀態評估
通過常規的,如血常規、生化、凝血情況、骨髓抽吸、胸腹腔影像學等檢查,可配合進行確診;同時能根據檢查情況,對疾病程度進行評估,更有助於選擇最合適的治療方案。
檢測項目 | 說明 |
---|---|
CBC | 脾臟型可見貧血;若嗜酸性 / 嗜鹼性粒細胞增多,可能是肥大細胞顆粒釋放或腫瘤擴散 |
血液生化 | 可能對腫瘤分期沒有幫助,但可評估患貓的身體狀況 |
骨髓抽吸 | 若採樣中可見肥大細胞,則認為已發生轉移,通常預後不良 |
凝血情況 | 可見凝血功能異常,跟 MCT 釋放肝素有關 |
胸腹腔影像學檢查 *X 光 | 評估腹腔、胸腔積液及腫瘤轉移情況 與大多腫瘤不同,MCT 較少轉移至肺部,一旦發生,多為廣泛浸潤型,X 光較難監測 |
腫瘤的治療方式
手術切除
常用於皮膚型的良性腫瘤,手術切除是最安全,也是最常用的治療方法之一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貓咪的皮膚型肥大細胞瘤哪怕是完成切除後,仍有 1/3 的病例會出現復發的情況,因此尤為需要注意術後護理。
部位 | 預後說明 |
---|---|
眼周 | 復發率低於 5%,與手術切除的完整性沒有關聯性。 |
脾臟 | 建議進行脾臟切除術(摘除)。 術後平均可存活 12 – 19 個月,可能出現厭食及體重下降,公貓的預後較差; 若不進行脾臟切除術,存活平均不足 6 個月。 |
腸道 | 若進行手術切除,術後預後不良 |
藥物治療
藥物名 | 說明 |
---|---|
抗組胺藥物 | MCT 顆粒內容物(組胺、細胞因子等)的功能失調,可引發繼發性損傷。當懷疑或已確診 MCT 時,特別是在進行 FNA 前,應使用抗組胺藥物(苯海拉明等)。 |
類固醇藥物 | 若有全身性疾病時,可口服潑尼松龍。 |
化療藥物 | 對肥大細胞瘤有一定治療作用(洛莫司汀、長春鹼、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等)。 |
其他治療方式
治療方式 | 說明 |
---|---|
熱消融 | 利用熱產生的生物效應,直接使腫瘤細胞發生不可逆或凝固性壞死。 |
冷凍療法 | 激光消除及電手術治療皮膚病變,可用於治療皮膚表面的病變。 |
放療 | 未轉移至內臟的皮膚型肥大細胞瘤,可考慮使用放射線鍶 90 治療。 |
分化程度與預後:
「分化程度」是指一個腫瘤細胞在經過治療後,看起來有多像一個正常的細胞的指標。分化程度越高,就表明腫瘤細胞越像是正常的細胞(生長慢 + 轉移率低),代表恢復情況良好。
1 級分化良好,轉移的潛能低;
2 級中度分化,表明仍有局部轉移的潛能;
3 級細胞分化較差或未分化,表明腫瘤細胞仍具有較高的轉移潛能。
貓咪的大多數皮膚型肥大細胞瘤分化程度都是相對較好的,少見轉移至內臟的案例。
鏟屎官們的注意事項
患病護理
➤ 術後貓咪的護理
雖然貓咪術後的分化程度比較好,但還是會有 1/3 的的病例出現復發的情況,因此對於進行手術治療後的貓咪,鏟屎官們也一定要注意術後的康復。
一般而言,術後的貓咪需要進行定期的體檢,醫生可以根據貓咪體況、傷口恢復、有無腫塊、淋巴結等情況,來評估是否有腫瘤擴散的風險和情況。
➤ 提高免疫力
如果很不幸,你的貓咪正在接受化療,抗癌藥物的使用會影響貓咪的免疫力。
在這段時間裡,鏟屎官要盡可能地保護貓咪不受疾病和傳染病的影響,同時堅持健康的、增強免疫力的飲食習慣,這都是有助於貓咪抵禦疾病和提高免疫力的重要辦法。
➤ 關注貓咪的疼痛狀態
作為隱藏能力爆表的生物,貓咪隱藏疼痛的行為超級強悍,如果沒有細心觀察,鏟屎官們往往會忽略貓咪正在承受的痛苦。
而除了腫瘤引起的疼痛外,貓咪在治療過程中還會出現手術、放療或者化療的疼痛,如果不進行疼痛管理,會極大地降低貓咪的生活質量,導致貓咪治療和恢復時間的延長。所以,鏟屎官們日常需要注意貓咪的疼痛情況,及時與醫生溝通。
➤ 及時發現貓咪的異常目前關於肥大細胞瘤的誘因尚未明確,可能是由多種因素,如慢性炎症、遺傳、基因突變、環境、壓力因素等影響導致。
暫時還無法進行針對性的預防,但是對於預防,鏟屎官們可以做到的是:
多關注!定期檢查!早發現早治療!
如果遇到特殊情況,儘早進行檢查診斷,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間!